欢迎进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汾市委员会网站!
议政建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政协工作 > 议政建言 >
关于推动我县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建议报告
文章来源:未知  编辑:政协信息中心 时间:2020-11-27 11:12
乡宁县政协
 

    科技创新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根据年度协商计划,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赴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等地,以及我县相关单位、部分企业和学校,就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突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我县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科技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围绕县域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打造产业集聚、企业创新、人才发展新高地。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乡宁县“县长创新奖”奖励办法》、《乡宁县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鼓励性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科学技术大会、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省委“111”创新工程,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二)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转化科研新成果,有力地提升了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继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之后,积极帮助戎子酒庄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3个高新技术后备企业;打造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科普基地;培育了11个民营科技企业,支持10个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培育了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和2个省级众创空间,成功孵化80余个中小微企业,充分发挥了企业主体效能,为返乡青年创业创新者提供创业场所及政策支持。
    (三)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深化。深入推进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突出项目带动,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极大提高了全县科技创新水平。县域企业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在科技创新、人才及决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先后有10余项成果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评价鉴定,其中多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四)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面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在毛则渠、申南凹、吉宁煤业就地转化,5G技术及先进装备在台头煤焦、华宁煤业推广应用。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有机肥生产先进设备引进与有机肥产品合作研发,支持葡萄酒酿造工艺专利成果转化,支持通洋紫陶、金砂紫陶、荀庐文化、景韵鸿鹄等企业与江苏宜兴合作开发陶瓷项目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欣欣向荣。
    (五)乡土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增强。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深入推进“十百千”科技工程,在全县培育了10个科技示范基地、105个科技示范户、1020名科技带头人。通过专家线上培训、微信推送、实地指导等方式,及时解决抑制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土科技人才,年均培育乡土科技人才1000余名,为全县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六)服务地方经济成效不断提升。大力实施项目引导、科技惠民、知识产权入企、科技扶贫等创新工作,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先后有2个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个项目荣获“临汾市市长创新奖”,68个项目荣获“县长创新奖”;全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不断提升,2019年底全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8件;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带头人+农户”的科技扶贫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县推广。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年新增产值超过亿元,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县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科技创新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主体效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人才培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快,协同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对策和建议
    值此“十四五”规划启动之际,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创新驱动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蹚出一条新路的根本途径,为乡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牢固树立创新理念,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按照省委楼阳生书记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目标任务和2025年转型出雏形的总要求,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初步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力充分涌流,有利于创业潜力有效激发,有利于创新动力竟相迸发,适应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流创新生态。通过在杭州市、嘉兴市等地考察学习,感到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把科技创新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比如,杭州市余杭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工作“一把手”负总责,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下功夫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花力气狠抓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高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首先在理念上创新,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站在新时代科技发展大背景下谋思路、争政策、抓创新、求发展,积极探索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一方面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促创新,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 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企业降本增效、发展壮大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全面开展全民科普创新教育,开设科技馆、科技长廊等服务型场所,开设电视科普栏目,举办科普讲座、科技大讲堂等活动,培养大众科学理性思维,时刻保持创新意识,经常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对科技创新和实际运用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形成弘扬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二)明确政府主导地位,优化政策机制导向。推进科技创新,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明确角色定位,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年终考核时,对县(市、区)财政科技投入达不到财政收入2%的书记、县(市、区)长予以约谈,对完不成科技考核指标的县(市、区)一票否决,不得评先评优。嘉兴市南湖区财政科技投入达到了3%,具体到我县,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推动持续创新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确保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强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保障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幅,全县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进一步加大,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出台完善鼓励支持政策。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制定出台真金白银的鼓励政策,通过政策支持或奖励,推动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县、乡、企科技创新考核机制,将科技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指标的权重,将考核范围由乡镇扩展到企业,加强对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将科技投入作为年度评优考核“一票否决”指标,进一步激发各层级创新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交流、培训、考察、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使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投入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着力培育县域规上工业企业、骨干龙头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逐步由创新活动全覆盖向研发活动全覆盖转变,推动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不断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向高新技术企业迈进,向高科技领军企业靠拢,真正成为县域创新的“引擎”。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服务、技术推动等方式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困难与制约,拓展中小微企业成长空间。建议将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作为企业申报各类项目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将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政策引导、奖励补助重要评价依据,不断提高创新产出能力和成果转化率。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奖励机制,加大全民技能培训力度,深入推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活动,在面向全社会吸引人才的同时,侧重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发展。建议积极实施“靶向引才”、“筑巢引凤”,落实好项目经费、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各项政策,引进各类顶尖、领军、紧缺科技人才。出台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健全高素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储备、评价、监督和保障的长效机制,建立高端人才资源库,优化发展环境,使高层次创新创业和管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促进人才向企业集聚,加大力度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我县企业兼职,或在职在乡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新兴业态、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建议在县城建设综合技术研发中心,将地处乡村的企业技术中心集聚到县城,不仅可以实现创新资源共享,而且利于改善人才工作环境和留住人才。注重强化本土人才的培养,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培养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杭州市数字经济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主要依托周边多所高校不断培育人才,研究创新成果不断向企业集聚转化,为杭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创新要素支撑。我县可以依托煤校、职中筹划建设乡宁县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生,发挥高校效应,形成人才洼地。吸收引进一批高端实用技术人才,力争在2035年之前发展成为引领县域创新发展的企业和人才孵化基地。
    (五)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议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和能源革命,坚持以支撑产业创新和拓宽研发投入渠道为主线,推动省委“111”创新工程实施,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扶持建设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能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生物科技重点实验室、绿色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紫砂企业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基础性服务与链条式服务、公益性与盈利性、孵化企业与孵化产业等相结合,大力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参与产业合作研究,实现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的共享。在推动平台数量规模扩张的同时,完善服务功能定位,搭建集展示、交易、转化、共享、服务、交流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的创新驱动体系。比如规范双创基地用作机制,提升双创基地创业创新力度、加快入驻企业流动,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创新活力,真正按双创标准严格管理,使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源头活水。嘉兴市南湖区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各部门通力合作抓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主动开拓科技创新市场,大力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氛围。建议我县完善政府各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合作,统筹全县的科技创新政策,协调创新资源配置,有效组织科技创新攻关研发、产业转化,提升科技创新的平台效率。
    (六)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产学研用合作载体,深入谋划搭建科研平台,建立“产学研用”融合发展配套激励机制,摸清产业需求,主动对接科研院所,以企业需求来完善科研平台建设,探索将科研机构建到企业生产线上的办法来加快推动企业创新。围绕产业发展,建立“产学研用”合作联盟,按照县域产业规划发展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完善合作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煤炭领域、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紫砂产业等方进行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企业与省内外同类科技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作互动。借鉴余杭区科技园、桐庐县未来科技城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从技术、资本、人才、政策等各方面搭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研发投入政策落实绩效评价制度、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强化工商、税务、司法等多部门的协同创新和培训指导,在知识产权保护、享受税费减免、法律咨询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共同营造类似于科技园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在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上获得高附加值,实现弯道超车,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