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汾市委员会网站!
社情民意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政协工作 > 社情民意 >
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
文章来源:未知  编辑:政协信息中心 时间:2024-04-12 09:37
侯马市政协常委、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播音员史淑兰,侯马市政协委员、紫金山生态开发分公司经理杨博文反映: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就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据了解,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251亿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8.2%。作为城市流动的“新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和发展方面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一、文化程度不高,就业收入有限。调研发现,近年来农村90后、00后青年的文化程度有所提升,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在农村的青年群体多是大专文化程度,和自己的父辈相比,都具备一定的电脑和网络知识,有个别的青年人甚至还靠着从事网络主播等职业在城市里买了房子、买了车、成了家。但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快递员、送外卖、家政保洁、民营企业务工等工作,这些职业工作时间长,流动性大的特点,且收不高。比如,山西侯马市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尽管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但农村青年的务工收入多在3000元到4000元之间,仍然属于较低收入的职业群体。快递员、送外卖的工作相对收高些,但工作时间长,每天都在10-12个小时之间,且没有休息日和相关福利待遇。 
二、依赖家庭较大,缺乏职业方向。作为新一代农村青年,他们受自己文化程度所限而不得不留在农村、留在父母身边。对于男青年而言,结婚成家是人生大事,但是高昂的结婚费用也让他们倍感压力山大。比如,侯马市农村男青年在向女方纳彩、购买“三金”之类的费用普遍都在20万元左右,对于大部分男青年而言,结婚成家就成为了父母沉重的负担。自身的低收入、加上成家后男女双方依然都是靠进城务工养家,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多处于一种按部就班的务工、父母在家帮其照看孩子的生活模式,无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他们都缺乏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对乡村振兴这类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务关心关注程度也不够高。
三、后顾之忧明显,渴望融入城市。近年来,农村家庭日益出现的少子化特征,也让很多的青年人非常关注自己孩子未来的受教育问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农村学校大面积撤并到乡镇一级或者是几个村设置一所小学之后,师资力量薄弱、在乡村任教的教师每天开车走读式的“身在曹营心在汉”问题依然存在。现行的按照户籍所在地划片就学政策,让很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担心他们的孩子将来也会像自己一样,还是不得不在农村上学,学习条件的不如意很可能又像自己一样将来学业无成。出于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考虑,农村青年想法子在城里买房置业的愿望比较强烈,这就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
为此建议:
一、做好产业谋划,让新生代农民充分就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从发展智慧农业、打造农村康养基地,再到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规范化种植养殖、有机肥产业、农村生态游、农业托管服务组织等领域,可供农村青年人一展身手的地方很多。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全面做好县域内乡村振兴相关产业的统筹谋划,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下,为广大的农村青年创造各种就业发展的机会,把青年人的职业发展留在农村、创收致富的过程留在农村、青年人的奋斗足迹在农村。
二、实施技能提升,培养一批各具所长新职业农民。作为新一代的农村青年,生长环境的巨大变化已经让其中绝大多数的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充其量就是户籍和家庭都在农村的农村人口。各级政府应下功夫把这些农村青年人口转变成实至名归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公共投入保障、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分批选派农村青年外出学习实习等方式,全面提升农村青年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智慧农业、打造农村康养基地,发展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规范化种植和养殖、有机肥产业、农村生态游、农业托管服务组织等领域培养所需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促进教育公平,让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机会。除了让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好起来,还应真正解决他们所关注的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面对农村家庭少子化、农村少年儿童上学远离父母和家庭、农村师资力量依然薄弱、乡村学校留不住好教师的实际,要通过建立城乡中小学联合体、在乡村设立分校、优秀教师实行城乡学校定年限轮岗教学、提升乡村校区任教老师职业待遇等方式,推动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实现均等化。要打破城乡之间孩子上学的户籍界限,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入学待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