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和县政协主席宋新亮,大宁县政协主席杨对明,尧都区文化旅游局张婧反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化、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5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山西运城盐湖考察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近年来,山西省沿黄各地政府深入贯彻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作,开展绿化造林,构筑沿黄生态屏障,实现黄河沿线由“黄”到“绿”的嬗变。比如,山西省永和县为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黄河流经永和西部68公里,这里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区域。历届县委、县政府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经过40余年的造林绿化,林业生态荒山治理面积达51.2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8.2%。比如,山西省吉县大力开展造林工程,构筑沿黄生态屏障,目前林地总面积达到59805.3公顷,其中人工常绿乔木林20599公顷,占总覆盖面积35%以上,实现黄河沿线由“黄”到“绿”的嬗变。
通过调研,目前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现有造林投资标准过低不利于造林发展。国家原先确定的每亩补助500元的标准,比如永和县,目前已经入不敷出,影响到生态修复的显示方式。越往后造林的条件越差,多在陡坡、干旱、无路、缺土的石质山上栽植,后续投入越大。实施植树造林后,对于未成林地管护和抚育成为当务之急。比如、大宁县根据实际测算每亩管护抚育费用年约150元,管护抚育年限3—5年,沿黄地区多为原国定贫困县,财政困难,绿化基本靠上级支持,资金缺口大。有些树种,如刺槐等后期管护抚育不到位,加之气候原因,很容易造成林木退化和病虫害,不利于造林发展。
二是造林树种单一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调研发现,多数生态修复区以种植油松、柏树等常青乔木为主,目前,初有规模的区域,已出现生态失衡之状。比如油松品种树叶油质层较厚,不是大多数食草动物的食谱,大面积规划缩小了其他食草动物的生存空间,部分野生动物被迫迁徙,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乔木长势快,随着长大成林,将完全掠夺属地混栽的一些低矮灌木的阳光,致使树下其他植物难以生长,区域内物种逐步单一,固土保垣、绿化立体面积持续减少。常青乔木面积的增加,特别是湿地附近草地被逐渐替代,湿地面积减少。据媒体报道,通过卫星测控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6年间,我国北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增加了森林面积8万平方千米,却伴随着800平方千米湿地的丧失。
三是生态治理保护专业力量不足。保护和治理生态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植树造林地大多为偏远地带,由于条件艰苦,专业人才难以保留。偏远农村大部分群众外出务工,自然村多为留守老年人,没有相关专业技术,不能满足目前管护技术需求,仅靠林业部门和乡村两级临时聘用的专业人员远远不够,影响着生态修复的进度。
为此建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
一、加大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单位面积治理投资强度。建议国家和省加大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的单位面积治理投资,绿化造林由原来的每亩投资500元的标准提高到每亩1500元,石质山区造林每亩应在4500元左右。对于生态恶劣地带提高苗木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提高购苗成本。因此建议每亩造林成本提高到1500元以上。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属地生态修复规划。沿黄各地要深入研究,参照本区域生态链,制定满足区域生物多样性发展需求的育林政策。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自然条件,参照本地天然林物种分布,大力推进科学化造林,科技性创新,丰富种植树木的品种,重点以恢复本地物种为主,注重增加立体绿化面积;实施多物种混栽、精管,多树种栽植,乔灌草同上,丰富野生动物食谱,保护当地生态多样性,营造出“百花争春、绿荫护夏、红叶迎秋、松柏伴冬”的四季景观。提升黄河流域生态发展和保护的工程质量。
三、吸引当地劳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工程。国家和省能将现有黄河沿岸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农民群众,变为生态治理保护的“生态管护员”。由当地政府为专业工人确定工作量标准,确定劳务报酬,资金有国家保障。如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改革,国务院为了尊重当地牧民世代的生活方式,明确“不搞生态移民”,开发“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他们留下来,住下来。让牧民放下牛鞭,穿上管护服,解决牧民的生计问题。沿黄流域偏远山区,借鉴三江源生态管护员模式,开发公益岗位,培养专业人员,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解决当地群众生计问题,让黄河生态保护工程造福当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