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汾市委员会网站!
议政建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政协工作 > 议政建言 >
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创新平台
文章来源:未知  编辑:政协信息中心 时间:2021-01-18 11:18
尧都区政协主席  鲁立波
 
      最近,赴太原、大同等地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学习考察,并对我们尧都区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总体感觉,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逐步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但就目前来看,还存在着不少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
      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政府投入方面,以我区为例, 2019年区级财政安排的科学技术经费支出仅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0.25%,略高于全市的0.22%,相比大同市的0.76%,太原市的2.05%,全省1.79%的平均水平,投入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地区,而且低于我省大多数地市。社会投入方面,全市各类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41%,与全省相差0.64个百分点,与全国相差1.78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7位,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全省科技大会后,我市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奖励政策,但具体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对比太原市从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和10亿人才专项资金,今年我市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众创空间的预算奖励资金仅有500万元。
      二是创新平台十分有限。我市现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而太原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6家。同为中部地区的合肥、郑州,分别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7家、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家、4家。就众创空间而言,太原有国家级28家,大同为3家,而我市仅有1家。与省内外这几个城市相比,我市的创新平台层次不高、数量明显太少。同样,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尧都区,几乎没有以企业为主设立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现有的5家省级众创空间中,真正形成规模、凸显集聚效应的仅在1—2家。
      三是产学研用融合不紧。当前我市结合实际,提出重点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智能煤机制造等十大产业集群,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立足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上做的还远远不够。相比太原市集合优势科技资源布局信创产业、碳纤维产业,大同市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打造国际一流研发中心,我们的创新点、切入点同产业集群的关联性、紧密度结合的还不够。同时,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缺乏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以政府牵头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建立的研究院几乎没有。就以我们身边的山西师范大学的永磁实验室来说,和内蒙古等地都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而我们地方的多数人却不知道,更不用说其他院校了。反观,大同市积极引入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北大1898等院所资源联合创新,我们在产学研用融合方面的步子走的太慢。
      据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要大力推动众创空间建设,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要调整优化财政投资方向,进一步增加财政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的投入。同时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我市“十四五”规划期间发展众创空间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由政府主导,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创业中心,尤其是在临汾城区内对众创空间进行整体规划,利用临钢等一些闲置厂房、办公用房等,扩大众创空间的面积和规模。对已建成的众创空间,要在租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全面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要重点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方协同,打造一批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专业化众创空间。
      二是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合作联盟。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我市确定的十大产业集群规划,结合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相关联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创新合作联盟,精准共建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更大的研发投入更快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果产业化。同时,还要建立对应的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我市产学研工作的组织服务水平,切实为企业与科研部门搭建起合作的桥梁,提高合作成功率和转化率。
      三是要加快建设临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壮大全市科技队伍力量,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提升科技服务工作水平。整合科技、工信等部门与创新创业服务相关的职能,下设相关服务机构,建成集线下线上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集成多项行政审批服务功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门式绿色服务通道,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放大创新创业服务的集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