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汾市委员会网站!
议政建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政协工作 > 议政建言 >
让科技之光照亮尧乡,于蹚路之旅壮我行色
文章来源:未知  编辑:政协信息中心 时间:2021-05-13 10:45
市政协常委、市疾控中心主任  张重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在推进临汾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蹚路之旅上,市政协挑起了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言献策的千钧重担。前一段时间,在张建平主席、王阿家副主席带领下,我们调研组赴安徽、河南、陕西学习取经,到太原、大同交流研讨,我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灵震撼,也一路思忖着临汾转型发展的创新路径。尤其在太原、大同的学习考察,使我深刻认识到,临汾的科技创新形势紧迫、重任在肩。临汾、太原、大同处于山西版图叶片状的同一条“子午线”上,太原是龙城,大同是平城,临汾是享誉四海的“华夏第一”都城,表里山河的涅槃蝶变,是山西省会城市和临汾、大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三驾马车”之间的同场竞技和联动联谊,谁抢占了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用的制高点,谁就王者归来。总体来讲,调研不虚行,科技萦心头。现提出四条建议。
一是拓展科技创新的“朋友圈”。这是由临汾独特的区位优势所决定的。太原是省会城市,我们难以比拟、但可以对标。而大同拱卫京畿,扼守晋、冀、蒙咽喉要道,在科技创新上与北京方面的融合更为便利、更为紧密。调研中了解到,大同的创新创业园是国家商务部产业转移中心在园区挂牌的;他的1898全球联盟双创空间是各地北大校友到山西创业的“中转站”;他的某家能源公司是首都科技资源丰富地区与大同的资源共享等等。那么,我们临汾科技创新的“朋友圈”在哪里呢?我认为在黄河腹地、在丝路沿线、在长三角一带。临汾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晋国源头,理应在新时代打造成科技联盟复兴地。临汾本身也是“汾渭平原”板块的组成部分,我们距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咫尺之遥,我们与许多发达城市如北上广深通(高)铁、通航,槐乡后裔遍布五湖四海。科技创新离不开援手,得益于盟友,我们应该扩大朋友圈,立足晋陕豫,着眼北上广,拓展新领域,走向新天地,走出去、引进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地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和共建共享。
二是打造制造业发展的“桥头堡”。这是由临汾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一个城市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体现在制造业上,这也是实体经济繁荣发展的内核需求。临汾的制造业发展,经历了由粗放式的百花齐放到汰洗式的重组整合,再到航母式的重点培养阶段。哪里有产品制造,哪里就蕴含无限生机。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迈出矫健步履、拓展发展空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现如今,科技创新已经融入了大众生活,我们感叹“华为”手机让精彩世界尽收眼底,我们也看到“华翔”制造在山西的异军突起。半个月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首个二级学院——华翔学院成立,这是校企携手勇蹚创新之路的有力举措,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更好地打造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成高水平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创立校企深度合作品牌,推动“产、教、研、学”协调发展。可以说,“企业办学”“校园联企”是一种趋势,将提高企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将使学院走出象牙塔、走出温室棚、走向新天地。我们希望既能听见机器齿轮的生产吟唱,更能领略点石成金的科技力量。太钢可以将“百炼钢”变成“绕指柔”,临汾的企业也可以“积跬步”以至“通四海”。只要我们在制造业上不放弃、不抛弃,如“华翔”那样孜孜以求、推陈出新,科技为体、产品为用,就一定能打造出新时代临汾制造业的桥头堡。
三是构建优惠政策支撑的“稳压器”。政策是指挥棒,也是稳压器,更是一种营商环境的体现。首先是财力扶植政策,要把“给予”工作做到位。企业起步阶段都很艰难,而科技创新花费大、周期长、见效慢、突破难,需要充足的财力物力源源供应,这就需要党政部门调度各方力量,舍得在科技创新上下本钱、下功夫,在前景看好的企业中建立“孵化器”“研究所”“实验室”,使企业发展有核心技术支撑和尖端科技攻关。其次是人才延揽政策,要把“培育”工作做到位。既要引进尖端人才、领军人才,更要培育本土人才、乡土人才。临汾有着山西师大这样的一流院校和其他院校,也有一大批在外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人才政策关怀就要实现“育的出、留的住、招的来、创的开”的效应。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向南方一些发达城市学习,在高等院校的“毕业季”,由党政领导率团参加“招聘会”,开展人才争夺“拔河赛”。再次是政策之间的良性互补,要把“化育”工作做到位。如果体制机制掣肘抵牾,就会给科技创新带来难以言表的哀痛,比如一些企业反映的“放手脚与掐脖子”问题、“创新与容错”问题、“玻璃门与天花板”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很好地解决。良性的政策兼容,既是营商环境,也是科技推力,只有上下一心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创新活力才能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才能有效激发,创造能力才能源源不断。
四是搭建产学研用融合的“大平台”。学科技、用科技,科技才能展现无穷的魅力,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要使科技创新成果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提高其带动社会、提振经济、造福民生的速度和效率,必须搭建平台、扮靓窗口、夯实基础,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要引导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向临汾汇聚,积极开展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加强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间的合作,提升创新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挽手偕行、成人成己。要利用现阶段临汾大力建设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的大好形势,在开发区率先布局试点,提高入园入区企业科技创新含量,宁缺毋滥,提高门槛,不但要引得进、还要引得好,蹚路先探路、科技胜一筹。要补短板、强内核,深刻认识煤炭之长、煤炭之短,文旅之长、文旅之短之间的辩证关系,地上文旅与地下资源一起抓,科技武装与人才竞争一起抓,将一个个文旅景点打造成“科普园”,将一座座“碳耗能”转变为“新能源”,突破瓶颈,转危为机。要保持科技创新定力,“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咬定科技不放松,将科技创新运用到基础设施、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等领域,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尤其在制定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赋予人大有关立法权方面,对科技创新作出政策性激励规定和法治化优先保障,将每年政府投入的科技创新财力纳入财政预决算,并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报执行情况。将推动科技创新及产学研用融合,作为考核业务骨干和党政干部政绩的重要一环,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风向标。要调动人大政协等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力量,锲而不舍,持续为推动科技创新立法护航、建言献策。
“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张建平主席在调研时深有感触地指出,“科技可以将神话变成现实”。我们相信,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一三四三”总体思路指引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走科技创新的路子,临汾的发展一定能开新局、谱新篇,蹚出新路子,挺立新潮头。